【HOW_TO】如何在一场吵架中获胜?(1/4)

责编:董博识 日期:2014-7-9

你对自己观点的了解只是皮毛

十多年前,来自耶鲁大学的Leonid Rozenblit 和 Frank Keil 提出,很多时候人们认为自己很了解某事物的运行原理,而事实上人们所谓的了解最多也就是知其皮毛的程度而已。他们两位称这一现象为“深知错觉”。在研究过程中,他们首先要求实验参与者们划定一个等级,表示自己对抽水马桶、汽车速度表和缝纫机运行原理的了解程度。然后请参与者们解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,之后回答相关的问题。结果表明,参与者们通常都会在测试之后降低自己的了解程度等级。
  研究人员认为,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,是因为人们过于相信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程度,从而在熟知度上做出了错误的判断。通常情况下,没有人会专门测试我们对某以特定事物的理解程度,而当我们对之确有疑问时,看一看查一查就足够了。人们在做决定或评估时倾向于采取心理捷径,这一观点被心理学家称为“认知吝啬理论”。
  既然查一查看一看就足够,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煞费苦心地去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?我们成功地避开自己对事物的肤浅认知,这一点比较有趣。
  这一现象对于那些有教学经验的人来说,应该是司空见惯的。老师们需要解释一个主题,在预先练习要讲些什么的那时刻,或者更糟糕,在第一位学生开始发问的那一刻,老师们通常都会意识到自己所知甚少。全世界的老师们,都在交流着同样的观点——“直到某一事物成为我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的主题时,我才真正理解它”。或者像Mark Changizi(既是研究员又是发明家)自嘲的那样:“我发现,不管我教学教得多差,我都能学到知识。”

编辑推荐